计科育人先锋:记第三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曾德泽教授

发布人:卢笙发表时间:2024-09-17点击:

科研的路途从来都是充满未知与艰辛的,但如果在科研的路上拥有这样一位卓越的导师作为引路人,是何其有幸:他在边缘计算、云计算这些前沿领域开疆拓土、成果丰硕,成功跻身全球前2%的顶尖科学家榜单。他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等10余项。此外,他还荣获共青团湖北省委“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拥有如此耀眼履历的,正是我院副院长曾德泽教授。

曾老师总能把复杂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课堂氛围轻松又充满启发。他倡导要从历史中学技术,从技术演化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的“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课程不仅详细剖析了计算机体系结构、处理器、存储等前沿课题,而且让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架构的技术演进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未来的架构发展产生了憧憬。

曾老师倡导“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每当课程结束后,同学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回到实验室,迫切想要实践那些新学到的技术或者算法,去看看书本上的知识如何反映到现实,大家的兴奋与成就感溢于言表,科研的火花也在心中逐渐点燃。

曾老师在指导研究生时,拥有一套独特的理念。他常说:“研究生教育不应该是老师单方面的传授,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因此,除了常规的科研训练外,曾老师总是给每位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尽可能提供各方面条件,鼓励他们面向国家需求、国际前沿又同时追随自己的兴趣去研究。有时,学生深入的研究领域并非曾老师所熟悉的,他不仅不排斥,还非常鼓励,而且还自嘲“我不懂哈,等你教我”,其实他也在积极学习相关内容,在与学生讨论时总是能够在关键点给出指引。在过去的五年中,曾老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特别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领域的知名会议上,实现了地大“零的突破”。这些成绩背后,凝聚着他无数的心血与付出,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导师的卓越风范。

曾老师一直秉承“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他时刻提醒学生,要保持端正的科研态度,坚守学术良知,要严谨。一篇文章哪怕录用了,他也还要跟学生仔细修改打磨,还常说“最后的机会,发出去就贴你身上一辈子”。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更学会了严谨细致的学术规范。

曾老师也极为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大胆实验,探索未知领域。每周定期与学生们讨论科研进展,当学生们陷入科研瓶颈时,他总能给出富有启发的建议与指引。无论是从宏观的研究方向,还是微观的研究细节,曾老师都全程参与,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学生在做报告讲问题,他总是严格要求,不要冗长,要精炼突出核心,同时也要深入浅出,还开玩笑说“别拽词,你得讲得让你爸爸妈妈也能听懂。”曾老师说,讲问题讲方法的能力也是你们将来会终身受用的,学的这些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过时,也可能再也用不上了,但是科研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陈述问题”的能力将伴你终身。他的悉心指导使得学生们不仅在科研上屡获佳绩,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国家级或校级奖项,也让学生确实感觉获得了进步,得到了成长。

每学期,曾老师课题组都会组织户外骑行活动,以此增强师生间的联系和情谊。新校区离市区较远,周围的娱乐活动不多,但宽广的田野与蜿蜒的小路却成了绝佳的骑行路线。偶尔在例会结束后,曾老师便会提议和学生们一起骑车出去放松,曾老师却总能巧妙地将生活哲理融入其中。他一边骑车一边与学生们聊天:“骑车就像科研,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骑的每一公里都是在积累经验,不断调整,最终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速度和方向。”这些曾老师感悟出的骑行中的哲理,一如科研的道路,充满了试探与坚持。这无疑是“授人骑术,胜于载人千里”的最佳诠释。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教会学生在学术上勇往直前,也教会他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地大这片科研的热土上,能遇到曾德泽老师这样学术科研的领航者,人生成长的引路人,何其有幸!


通讯员:黄果 郑浩辉

审核:李国昌 曾德泽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