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科育人先锋:茂德筑师魂 潜心育优才——记学校第十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王茂才老师

发布人:郑晓军发表时间:2024-11-15点击:

王茂才,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地学信息处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重要领域国产密码应用专家、Task Force on 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Aerospace Science。湖北名师工作室、湖北省创新群体、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等核心成员,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德信体育首届教学名师。研究成果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序1)、中国仿真学会创新技术奖一等奖(序2)、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序2)、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序1)、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序1)、湖北省网络空间安全优秀教材奖(序1)、全国信息学科博士后优秀学术论文(序1)、湖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创业创新大赛“十佳创新奖”( 1)、全国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序1)、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奖(序1)、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优胜奖(序1)。在INFORM SCIENCESSWARM EVOLCOMPUTAPPL SOFT COMPUTEXPERT SYST APPLENG APPL ARTIF INTELECML-PKDD 等国际权威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 部,获发明专利授权22 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9 项。


1.航天精神筑魂

王茂才老师长期从事航天智能优化等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先后主持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航天科工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研发专项等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持续承担国家民用航天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预研项目。带领团队始终站在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航天复杂问题求解这一前沿科学问题以及我国在航天核心基础软件缺失问题上面临的痛点和挑战,以国家需求为使命,以颠覆性创新为目标,应用智能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致力于解决航天领域中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系列复杂问题,取得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有效提高了航天复杂问题智能求解水平,研发的航天专业工具软件CSTKChina Satellite Tool Kit)入选了国家首批工业软件自主可控产品目录,获得国家权威认证,实现了国产化替代,破解了国外的“卡脖子”,成果已应用于嫦娥、天问、高分、北斗、国家空间太阳能电站、新一代导航系统、中国星网等国家重大工程及项目中。研究成果作为全市仅有的四个项目之一入选了武汉市深空、深地、深海(三深)产业链。

王老师及其团队在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和科研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以卓越的科研实力取得了显著成果,还注重培育学生的航天精神。王老师常对学生说:“强国有我,舍我其谁。”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他带领学生完成的科研成果已经应用于国家新一代导航系统等重大工程中。王老师的育人事迹被研究生院“我和我的导师”人物故事专栏报道,指导团队研究生创建的空间信息工程党支部入选学校研究生标兵党支部。支部排练的话剧《星星之火》、《焦裕禄》等都在学院支部书记讲党史里面脱颖而出,讲述团队成长的话剧在学校研究生支部风采大赛中获二等奖。

2.细心关怀暖心

王茂才老师不仅在学术上为学生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指导,在生活上同样展现出关怀备至的师者情怀。实验室中有些生活相对困难的同学,王老师通过默默帮扶,连续三年为他们提供生活补助,而这些同学一直毫不知情。王老师的无声付出让人感动,他总是低调地帮助学生,竭力为他们的学业和生活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疫情期间,面对返校学生的安全问题,他在第一时间为返校的同学送上了疫情防护大礼包,用实际行动给予他们温暖与支持。这种关怀,不仅缓解了学生们的焦虑,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

正是因为王老师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诸多帮助,学生们深受感动。左明成博士毕业一年后,主动为实验室捐赠了一台GPU服务器。这不仅是对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支持,更是对王老师及团队老师默默付出的一种真挚回报。王老师以无私的关怀与大爱,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术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感恩之心与责任感,真正实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精神。


3.捷报频传提神

王茂才老师注重个性化人才培养,创设了导师组协同指导与团队贯通式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了“导师组-研究小组责任老师-本人指导老师“的三级联动培养机制,创办了团队的“学术沙龙”和“技术沙龙”育人模式,先后4 次获校科技论文报告会优秀指导教师。他指导的博士生(曹黎、宋博文、包芊、任学鹏)连续四届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为期2 年的公派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全额资助,李斌、任学鹏等多名低年级硕博士同学发表T1 等高水平论文,罗鑫、袁卓铭等多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张东方及罗鑫等多名同学获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研究生崔祥森团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银奖,陈聪儿团队获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刘宣岐团队获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一等奖,崔祥森团队获湖北省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金奖,包芊团队(2022 年)、余倩倩团队(2023年)获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以及校研究生科技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等奖励多次,指导的研究生刘宣岐等入选“校友大使”。

4.学生如是说

据2023级博士研究生任学鹏所说,他当初在联系一些导师时,往往得到“欢迎报考”的简单而形式化的回复,因此感到十分忐忑,但王老师在回复中不仅肯定了我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与团队的契合度,还深入交流了相关问题。次日,王老师慎重地组织了团队五位老师,对自己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面试,详细考察我的研究能力和未来潜力。经过这次严格的选拔,王老师才正式同意我报考,并在我之后不再接受其他申请的考生。在尚未正式入学前,王老师就已开始对我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指导,从研究方法的选择到小论文的反复修改,处处体现出他严谨认真、慎重负责的态度以及对学生培养的高标准。这种高标准不仅仅体现在我身上,也是他指导所有学生的一贯风格。他为每位同学建立详细的周计划,跟踪指导,确保每一步都扎实推进。

在王老师的学术指引下,我在博士一年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年内共投稿T2及以上期刊论文五篇,其中一篇T1已成功见刊,并在校科技论文报告会上荣获一等奖,此外还获得了为期两年的CSC公派出国留学资格。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王老师作为学术开路人的严格把关和悉心指导,他不仅是一位良师,更是一位开辟学生科研道路的领航人。


未来,王茂才老师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为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而不懈努力。


通讯员:马 钊

审核人:李国昌

校 对: 郑晓军



Baidu
sogou